当前位置:首页>>科技资源>>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高耗能行业中低温余热发电

项目简介:
    在钢铁、石油化工、水泥、玻璃、陶瓷、制糖等行业中,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低品位余热,包括低品位烟气、蒸汽和热水等,这些热量品位低、数量大、分布散,基本不能为生产再利用。该团队在低温余热回收发电领域持续不断地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相继开发出了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相配套的汽轮机研发、设计、应用技术,可使发电机增加25%的发电量。该技术能够将企业中大量的低品位废热集中发电,进一步提高企业能源的利用率,为各种类型企业节能环保开辟了一条新路。

主要技术性能及指标:

1. 新型干法水泥窑无补燃锅炉的余热发电技术
    新型干法水泥转窑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热烟气。一座日产5000吨熟料的转窑每小时排放300℃以上的热空气与烟气超过40万标准立方米,这些热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6000~7500千瓦。水泥窑余热发电装置利用水泥窑烟气与空气余热,发电时不影响水泥熟料的生产,也不需要额外的补燃燃料,是可靠的余热发电技术。

2. 热水发电技术
    石化企业或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常有70℃以上的热水生产,比如高炉的冲渣水温度可达80~90℃,重油催化装置中有大流量的120℃的热水产生。利用热水发电,取决于热水的温度,大约每吨热水可发电1.5~4度电。发电后降温的热水又可以回到生产流程中吸热,循环使用。热水发电技术对热水的水质要求不高,水中的硬度和杂质不影响发电装置的运行,安全可靠,运行操作简单方便。

3. 浮法玻璃线余热发电技术
    目前,国内的平板玻璃行业大多采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一条500t/d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烟气余热一般可生产饱和蒸汽7~8t/h,目前这些余热蒸汽主要用于冬季采暖,除极少量蒸汽用来加热重油外,大量蒸汽直接对空排放,为此,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在多年研发饱和蒸汽发电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浮法玻璃生产线用的余热发电技术,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4. 转炉电炉余热发电技术
    转炉和电炉炼钢时产生大量余热蒸汽,但由于转炉和电炉是间歇生产,因而产生的蒸汽是不连续的,压力、温度和流量波动很大,利用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开发出转炉和电炉余热蒸汽发电技术。该发电装置每千瓦的投资约5000~7000元。投资回收期约2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好。

5. 烧结矿显热回收技术
炼铁烧结机排出的废气温度可达300~400℃,这部分废气所含显热占总热耗的20%左右。从烧结机尾部卸出的烧结矿温度平均为500~800℃,其显热占总热耗的35%~45%,热烧结矿在冷却过程中其显热变为冷却废气显热。热烧结矿的显热和废气带走的显热约占总支出的60%。因此,冷却机废气和机尾风箱废气是烧结余热回收的重点,烧结矿携带显热采用热交换技术,产生蒸气发电,扣除设备运行耗能,可以降低烧结工序能耗10Kgce/t。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钢铁、石油化工、水泥、玻璃、陶瓷、制糖等领域都具有大量低品位余热可以回收利用,只要这些热量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就能够通过低温发电技术回收。

已应用情况:
1. 丰顺300KW地热试验电站,是中国第一座热水型地热发电试验电站,利用90℃左右的地热水发电,已经成功运行20多年,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保证和示范。
2.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4MW余热发电站,该装置是国内第一套同时利用热水及低压蒸汽两股热源发电的电站,该电站于2005年10月一次性开机调试运行成功。
3.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一炼钢转炉4.5MW余热发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转炉烟道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站,利用转炉汽化冷却产生蒸汽发电,目前电站在建设中。

已具备的推广应用条件:
    开发出了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相配套的汽轮机研发、设计、应用技术,可使发电机增加25%的发电量,并具有应用不同形式余热的技术和实施能力。

成果转化方式:
    技术开发应用、股权投资、能源管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