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机构介绍>>机构动态
机构动态
科学报专访公司总经理——创新技术持续为传统产业增效
创新技术持续为传统产业增效
——记油品在线自动优化调合技术项目转化之路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中石油、中石化的重点企业得到应用。在大庆石化分公司成功实施并投入运行后,年调合汽油120万吨,为企业实现了每年2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谈及“油品在线自动优化调合技术”项目转化,葛勇一脸兴奋。
 
    葛勇现为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北国技”)总经理。这是一家脱胎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技术转移公司,相比于此前的官方背景,中北国技完全立足于市场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缺少了“娘家的添衣给奶”,十多位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全要公司一分一毫去争取。
 
    几年的坚持与努力,他们成为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的一员,并在技术转移事业上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
 
    “这项技术还在中石化燕山石化分公司、中石油新疆独山子公司推广应用,此外,还有多家石化企业在洽谈合作。”葛勇说。立足于前期工作基础,葛勇会聚中科院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充分整合广泛的市场化资源,使这项技术在行业内应用范围不断延伸,持续为石化这一传统产业增加效益。
 
    据统计,全国现有中等规模炼油厂50多家,若全部实施油品调合技术,每年将为国家创造几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葛勇介绍,目前,在汽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自动化所已与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分别签订了柴油在线优化调合技术的开发合同,并将陆续启动后续的工业化实施。
 
    “柴油调合相对汽油调合具有难度更大、应用面更广的特点。目前,柴油调合项目已经在独山子石化完成了工业化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葛勇说,目前中科院的专家们正在集中力量开发调合技术项目中的难点,即“近红外分析仪”设备,如果完成该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将使我们在油品调合技术上完全实现国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报记者  周熙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