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史
1978年6月邓小平副总理亲自批准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
198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向国内外首批开放的研究所
1993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首批参加协联计划的优秀中心
1997年10月被中国科学院确立为首批基地型试点研究所
1998年8月,被列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十二个试点单位之一
2002年2月成立了依托于理论物理所的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
2004年11月被选为中科院四个国际现场评估研究院所之一
2004年12月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与第三世界科学院奖学金学者培训基地
2005年成立了第一届国际顾问委员会
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2006年成立首个亚洲的Kavli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7年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运行首个长期项目
2008年成立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
一、总体战略目标
联合国内理论物理学工作者,把理论物理所办成从事理论物理最基本核心问题研究,不断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注重交叉学科理论发展的“基础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平台”。努力把理论物理研究所建设成为国际公认的、国内同行认同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理论物理中心。
二、办所方针
“开放、流动、竞争、联合”,面向国内外理论物理学界开放。保持一支高水平精干研究队伍,联合全国理论物理学工作者,在理论物理学的各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创造性前沿基础研究,加入国际竞争。
三、凝练的六个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所自进入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基地以来,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结构以及基本运动规律方面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创新成果为目标,对学科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凝炼,形成了六个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到物质起源和基本组元,宇宙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和进化。
● 量子场论和物质微观结构理论
● 弦理论与宇观结构理论:量子场论和弦理论。
● 引力理论与天体宇宙学研究:引力是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 凝聚态理论
● 非线性科学与理论生物物理兼生物信息学
四、现有规模
理论物理研究所现有职工56人,其中科研人员3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其中4人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青年研究人员中,有13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所内设有两个研究室,第一研究室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引力和宇宙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第二研究室从事非平衡统计物理、凝聚态理论、非线性科学、计算物理、理论生物物理、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生导师27名,已授予博士学位180余名、硕士学位100余名。每年在学博士生约70名、硕士生约50名。1984年在我国率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在站博士后约15名。全国百篇优秀学位博士论文评选中理论所已有5篇论文获奖。出站的博士后中,有数人获得全国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奖,其中1人被选为中科院院士。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http://www.itp.ca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