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资源>>石化钢铁
石化钢铁
转炉炼钢高效供氧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项目成熟阶段

    成熟期
 
二、项目来源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重大项目
 
三、概况
 
    我国粗钢产量数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吨钢能耗比国外高9.9~17.2%,氧气吹炼是转炉炼钢的核心环节。过程所研究团队通过长期研发,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吹氧工艺流程核心技术和装置。包括转炉新型高效氧枪的开发,对原供氧系统与底吹供气元件布局的工艺优化,转炉复吹耦合的模型设计和数模计算以及碳氧枪技术在电弧炉炼钢过程中的应用等,完成了高效新型氧枪的设计制造以及喷头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复吹工艺参数的优化的研究。
 
四、技术特点
 
    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CO2排放量高于国外先进水平,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CO2排放。该技术在提高转炉炼钢供氧水平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节能和降低CO2排放的效果。转炉煤气分离出CO2用于溅渣护炉的创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方案可行减排效果明显,是一项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具有潜在重大影响的原创技术。“转炉高效供氧与底吹耦合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2009年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委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李正邦院士为组长的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的主要创新点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从转炉煤气中分离出CO2循环利用于溅渣护炉的新技术,对该项目的综合评价是“国际先进水平”。
 
五、实际应用情况
 
    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30多篇。该项目在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实施后,现在缩短了冶炼实际、提高了供氧强度,增加钢产量8%,同时降低了能耗,使得炼钢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2亿元。相关技术目前已经推广到天津荣钢、首钢、唐钢、承钢、重钢等钢厂,对于提升滨海新区转炉炼钢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天机市滨海新区的经济建设和钢铁工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度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市场分析
 
    该项是一项能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节能降耗技术,可以应用推广到我国许多大、中型转炉炼钢技术上。不仅已使天钢三座120吨顶底复吹转炉建设成我国北方先进的炼钢生产基地,而且在滨海新区具有技术引领作用和广泛的推广应用市场,带动整个新区转炉和电炉炼钢用氧技术、节能降耗和环境友好水平的提高。
 
七、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