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烧结钕铁硼以其优异的磁性能和高的性价比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其在各类动力电机的应用,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加速上升。但是,烧结钕铁硼较差的耐蚀性限制了其使用,因此,须对其表面进行防护处理。国内常见的工业规模的钕铁硼表面防护处理方法为电镀。但是电镀工艺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因此寻找无污染的替代工艺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烧结钕铁硼的应用场合逐渐从传统的常温、低腐蚀环境向高温、高腐蚀环境发展。特别近年电机的加速发展,动力电机磁体,会因为电机频繁启动导致磁体温度发生急剧变化。由于电镀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属于一种机械结合,结合力不高,在交变温场作用下镀层应力也发生波动性变化,导致镀层剥离,因此,电镀工艺本身也很难满足电机磁体需求的发展。 采用真空溅射获得的镀层具有致密、结合强度高、工艺过程污染少等优点,铝薄膜本身具有较好的塑性,因此具有较强的耐受高低温冲击性能。随着表面改性和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及日趋成熟,产业化规模采用溅射工艺制备薄膜的工艺设备日益受到关注。但溅射技术镀膜具有沉积速率低,设备复杂等缺点。为了研究该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我们已经自行设计了一台设备用于研究和摸索可以工艺化的工艺。 2、市场背景: 日本一些钕铁硼磁体生产商采用Epson的一项介于热蒸发和热喷涂的技术,将金属铝沉积在钕铁硼表面用于防护。我国目前尚没有单位掌握该项技术。从环境保护角度,目前在国内广泛采用的电镀方法其后期环境治理成本会越来越高。而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本身无环境污染,产业化的环保压力低得多。从市场角度,稀土永磁体向随汽车动力和通用动力电机市场的加速发展,镀铝产品总量还有上升空间。据了解,日本市场目前30%的磁体采用镀铝防护。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制造成本大大下降。物理气相沉积可以获得的镀层种类很多,镀Al膜是较为经济的方法之一,而且由于铝薄膜本身具有较好的塑性,因此具有较强的耐受高低温冲击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先进防护技术,对其产业化的推广研究工作应引起产业界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 本项目从工艺路线上采用发展最快的磁控溅射镀膜技术,从实施上选择已有市场占有率的镀铝材料,面向对耐高低温交变要求较高的电机磁体,逐步取代传统工艺。通过对设备和工艺的自主创新,采用该技术镀膜的磁体主要防护性指标已经达到和超过了日本指标。镀膜效率也有大幅度提高。 3、技术特点、指标: 技术特点: 该技术是一种干法镀膜技术,不存在电镀工艺的污染问题,无需考虑环保成本;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的铝膜与钕铁硼基体结合力优异,磁体可以在高低温交变环境中的使用,而不出现薄膜脱落现象; 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不确定行因素较少,工艺稳定。 技术指标: 镀层厚度5-15um连续可控,同一批次产品镀层厚度均匀性明显优于电镀,和化学镀水平相当; 镀层能通过120小时盐雾试验; 镀层结合力明显优于电镀,能通过﹣200℃到﹢200℃温度交变冲击10次,膜与基体结合力在20MPa以上; 镀层能通过150小时饱和PCT试验,优于同等镀层厚度的电镀水平; 镀层能通过500小时以上湿热试验; 磁能积同比下降<2%,矫顽力同比下降<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