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阶段:生长期 项目简介及特点 以石灰-石膏法为代表的传统脱硫技术二次污染重,难以适应循环经济型社会发展要求。生物脱硫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荷兰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型技术,核心是将高价态的硫还原成单质硫进行循环利用。与传统技术相比,新技术常温脱硫,无二次污染并能获得硫磺资源,因此一经提出,便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关注,认为其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脱硫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物脱硫技术已经从实验室开始进入产业化。中科院是我国最早从事烟气生物脱硫研究单位之一,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脱硫技术,富集分离得到高效无色硫细菌,特别解决了电子供体利用率低和生物耐盐性差这两个制约生物脱硫技术工业化的问题,实现在COD/SO42-=0.75条件下的SO42-良好还原,脱硫率大于92%,实现硫磺回收,回收率大于90%,生成硫磺纯度90.15%。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运行成本估算表明,本技术用于发电脱硫,处理成本1.6分/kWh。 专利和进展情况 已授权2项发明专利,已完成现场中试研究,并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 我国是燃煤大国,二氧化硫排放居世界首位,因此气体脱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传统脱硫技术相比,生物法脱硫不仅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能够得到我国紧缺的硫磺资源(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进口200万吨以上硫磺),并处理成本也要减少20%以上,因此应该具有很大市场前景。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工业化生物脱硫工艺,仅仅有荷兰的一家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一套示范装置。 产业化方式及条件 与用户直接合作或与环保公司共同推进产业化。示范线附近有含硫燃气,最好有有机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