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一种新型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它采用电站低谷(低价) 电能将空气压缩到超临界状态,并利用存储的冷能将超临界空气冷却、液化并储存;在用电高峰,液态空气加压吸热至超临界状态,并进一步吸收压缩热后通过膨胀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在此过程中的一些废热可以被回收以提高系统效率。 技术特点: 由于空气在超临界条件下的特殊性质,该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可能拥有能量密度高、储能周期不受限制、效率高、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电站(特别适合太阳能和风能)、对环境友好、能够回收中低温(热值)废热等优点。 专利、获奖和应用情况: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和国际专利1项。 市场分析: 应用领域、成熟程度、应用前景:发展电力储能系统是解决目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瓶颈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常规电力系统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但我国现有大规模储能技术难以满足此重大需求。 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在常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它克服了常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能密度低,受地理条件限制等缺点,但保留了常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系统效率高,单位造价低、储能周期不受限制等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预计到2020年,我国储能产品市场容量为50GW(新增40GW以上),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0~4.5%。按照5000元/KW,10%市场占有率计算,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应有250亿元的市场规模。产业化所需条件、投资规模等:该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化须经三个阶段,依次为科研、中试以及成果转化或产业化。进入产业化阶段后,大型系统单位造价将不高于5000元/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