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点: “数字健康管理系统”包括个体健康体征参数测评、多途径干预方案的制定、以数字体育形式存在的健身干预、干预过程的定性和定量监控、个体体质机能状况的再检测等多个环节,构成一个闭环的健康管理系统,为广大群众慢病预防和保健服务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在当前经济水平下,本系统的目标客户首先是是国家新医改政策制定的社区卫生中心、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其次是满足部队科技强军需求以及国家助老助残计划需求;第三是健身会所与各类健康体检中心;最后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对自身健康较为关注的高收入个体。随着人体数据的积累以及系列化产品的不断研发,将逐步扩大到普通大众。 主要指标: 数字健康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研制低成本、集成化的健康体征参数测试仪器,解决健康信息的动态、快速和无创获取问题。 (2)解除当前医学体质理论下静态指标的约束,通过对人体体质机能参数变化量的分析,认识并解析个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甄别生命自然进程和健康管理对健康状况改变的作用。 (3)针对不同人群(儿童、运动员、老年人、残疾人等)与环境、器械交互的特点,开展体质机能与健康特征参数的获取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有效获取体质机能与健康信息,系统研究人体信息感知和反馈机制、多通道人机交互方法,为评价、指导和改善个体机能与健康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4)基于大样本健康体征信息的积累,运用分类、聚类、关联与时序等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健康体征表征参量与健康状态发展趋势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建立个体健康评估模型和干预专家系统,对各种典型人群提供普适性健康管理服务与运动技能指导。 (5)发明研制相关便携式仪器装置监控个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处方的执行过程)和生活起居状况(包括非特定运动的能耗、睡眠质量和营养素摄入情况等),实现干预过程的定量监控。 应用状况: 对于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由健康管理企业运作的健身俱乐部、会馆等单位,产品将由政府或健康管理企业直接批量采购。从2007年国家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有各级卫生机构29.84万家,其中综合医院、中医院和专科医院1.99万家,其余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等。根据前期的初步调研,将系统产品单台售价定位在15万元人民币左右应该是各方比较认可的一个价格,按照占领目标市场的10%计算,仅政府需求一项就拥有超过40亿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军队和助老助残计划市场,本项目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另外,单元产品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体成分仪为例,由于其能够精确区分脂肪在全身个环节的分布,对于减肥、塑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日本、欧美每个家庭均拥有1-2台体成分仪。截至2005年,体重超重者2.17亿,他们都是慢病的高危人群,按照占领潜在客户1%、单台仪器售价2万元计算,拥有400亿元以上的市场。 本项目提出“数字健康管理系统”的概念,致力于解决健康检测、评估、干预监控等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健康管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使得我国在该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本项目计划融资2500万,要求技术承接方建设生产厂房2000平米,科研与办公用房400平方米,并具有相应的物流储运能力。项目拟建设5条生产线,分别用于批量生产健康体征信息动态测评装置、骨质密度测试仪、心血管机能测试仪、体成分测试仪以及管理软件。同时,为生产线将配套有产品寿命测试、质量监控、性能评估实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