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点: 在镁合金表面处理与涂装方面拥有5项专利。 微弧氧化和耐蚀性阳极氧化表面保护技术:电流、电压的波形及幅值、电解液配方(包括溶液组成、添加剂、酸碱度)以及操作温度等可控制,保护膜美观、耐用,可用于各种零部件的表面处理。 无铬化学转化膜保护技术:磷酸盐化学转化膜为绿色环保转化膜,不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Cr元素,结合力和耐蚀性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镁合金无色转化膜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一般用作提高漆膜结合力。这种转化膜不改变零件尺寸和表面颜色。 表面化学镀镍技术:镀镍膜层厚度均匀,结合力强,耐蚀性好,具有金属外观,原料易获得,成本低,易于产业化,对环境的污染小。 化学镀电镀复合技术:属于具有优异的耐蚀性镀层。 高耐蚀性复合涂层技术:镁合金汽车零件和3C零件表面特种处理技术,使压铸件表面保护处理(如微弧氧化处理、磷酸盐转化处理)后的耐腐蚀性大幅度提高。此外,我们还拥有不锈钢、铝、钛螺栓与镁合金连接电偶腐蚀防护的成套技术。 运用无铬磷化膜技术,对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镁合金电锯壳体进行化学转化处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能够代替传统铬酸盐转化膜的工艺技术,实现了磷酸盐转化膜工艺的工业化。生产线每批处理样品100件,每天主要指标:镁合金防护后的性能满足工业需求,性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预测: 转化膜技术特别适用于防腐要求高的产品。由于其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成本比铬酸盐技术低很多且对环境友好,因此应用前景较好。对目前正在使用的铬酸盐转化膜生产线,仅需将铬酸盐溶液换为磷酸盐即可。 2006年电子和汽车行业镁制品用量达21万吨,这些产品都需表面防护处理,目前基本采用转化膜涂层。由于镁合金制品大多是薄壁件,按壁厚3毫米计,21万吨总面积为5460万平方米,若一半2730万平方米采用本技术处理,每平米处理费为10元,产值为27300万元,按5%利润计,有1365万元,这仅是转化膜处理的效益分析,涂层处理的利润约与转化膜的成1:1关系。 本项目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